解析!为什么美国人娶的中国太太多数不漂亮
解析!为什么美国人娶的中国太太多数不漂亮
在我居住的旧金山湾区,常可以观赏到中国女人挽着位美国男人。而老外身旁的那位中国女人往往其貌不扬,属于被中国男人贬为“黄脸婆”的那一类。于是,中国男人难免得出结论:只有丑女人才会去嫁美国男人。这个结论不无道理,一个中国女人在中国长大,首先受到中国男人的挑选,中国男人挑剩下的,才会落到美国男人的手中。而中国男人的择偶标准不外乎一条:长相。于是乎中国男人挑剩下的,自然都是些丑女。
使我感动的是,那些被中国男人“抛弃”的“丑女”们,在美国男人那里找到了爱。并不是美国男人看不到自己身旁女人脸上的皱纹和斑点,好莱坞和百老汇对女人的审美观,与中国男人并无二致。可贵的是,很多美国男人能够超越长相去发现一个女人的优点和内心,这使我身为女人十分感动。
今天,当整个中华民族一齐为金钱发疯,挑选配偶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排序活动。长得美的排在上面,长得丑的排在下面,这是中国男人普遍的择偶标准。而中国女人的择偶角度呢,则是按照男人的成功程度来排序。对待成功的衡量标准,又不外乎名和利。难怪《The Bell Curve(弧线排序)》一出笼,中文网站上即一片叫好之声,就因为那本书里把中国人列为智商最高的民族之一,而黑人的平均智商则是最低。
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热衷于这种排序活动。择偶的过程对于中国男人来说,无异于远古时代的打猎,谁打到了最难打的猎物,谁就是英雄。中国男人不无骄傲地把他“猎”到手的女人带到众人面前,也是一种生存竞争成就的展示和炫耀,正如他向别人展示和炫耀他的奔驰车及花园洋房一样。
美国男人真的审美眼光差吗?
对于那些握着中国丑女手的美国男人,中国男人爱批评他们没有眼光。美国男人真的没有眼光吗?这个结论就如同前段时间一篇文章里说西方人“傻”,中国人 "精明"的论点一样简单草率。前面已经提到了好莱坞及百老汇的美女标准,实际上,就连美国中小学生崇尚的青春偶像,也与中国男人崇尚的美女标准几乎同出一辙。美国男人年少的时候受生物本能的驱使,同样会去追求外表漂亮的靓女。一旦待他们长大以后,尤其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后,就不再满足仅仅追求漂亮的外表,而是更看重心灵的撞击,思想的交流,身体的交流,有过这么一句话,也比不上跟你相爱的人10分钟,这是他们在生物本能之上的一个超越。中国男人不能接受丑女,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基于生物本能的生存竞争初级阶段,一个人在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得到满足之前,是不会考虑更高层次的满足的。美女能激发中国男人,丑女则不能,这反过来也说明了中国男人还停留在满足的初级阶段。
福塞尔在《格调》一书中提到,新贵们喜欢开着闪闪发亮的新奔驰招摇过市,而"老钱"们反而乐意低调地坐在一辆落满灰尘的普利茅斯中。一位英国人曾告诉我,那些穿着胳膊肘磨掉了绒线的旧灯芯绒西装者,很可能是伯爵、公爵之类的人物,因为这些“老钱”们心中的底气十足。可以想象,你让一位富有的中国男人,开着一辆又破又旧的普利茅斯上路,他会断然拒绝。你让一位成功的中国男人去娶一位丑女,那简直就是要他的命。这两者之间是相通的。
中国男人也不是不需要交流思想,只是他们更愿意和男性朋友去交流,而女人只有听他们侃的份儿,中国男人不能容忍一个女人跟他平起平坐。一个女人稍有能力,便被大家讥为“女强人”。女强人是什么人?那是大家都敬而远之的“另类”。女强人使男人强烈感受到威胁,中国男人需要在女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强有力,需要受到女人的仰视,因此这女人必须比他低。曾见识过一位中国女博士向一位本科毕业的男同胞示好,惹得这位“高攀不起”的男同胞落慌而逃。这位在美国一间公司当小白领的男同胞,更偏爱返回中国大陆喜滋滋地“面试”数十位,包括五星级酒店前台接待小姐在内的一大群年少美女。中国男人在他们强盛的高峰时刻,期盼女人的崇拜;中国男人在他们失败的低潮时刻,则期盼女人的抚慰。一个中国男人要找的,实际上是他母亲的翻版,一个爱他的女性,一个崇拜他的女性,一个能满足他的女性,而不是一个他爱的女性。当一个中国男人因为被女人拒绝而悲伤时,他的朋友会劝他,为一个女人,不值得。
只听说过中国男人为朋友两肋插刀,除了传说里的梁山伯,你什么时候听说过一个中国男人,愿意为他所爱的女人献身甚至抛弃一切?30年代末英国的前国王爱德华八世,是举世闻名“不爱江山爱美人”的伟大“情圣”。以致于每年情人节,爱德华八世皆会被媒体当作爱情样板拿出来颂扬,并提及当年他以“送出”大英帝国的江山为聘礼,宁愿放弃国王的权位,以自己一介“处男”之身,娶一位比自己大五岁、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平民妇女,并从此对其从一而终。也许英国这段国王因女人而黯然下台的历史,会被某些中国人以中国古代历史为鉴,以一句“红颜祸水”来定论。
就是没人救太太
一位来华任教的美国女教师,给班上的中国学生提了一个问题:一个丈夫连同其母亲、太太及幼儿一同跌进了河水,当时的情形只允许这位丈夫搭救一个人,那么你认为他理应先去救谁?即刻全班同学展开了热烈讨论,有人说理所当然先救母亲,此时正是报效老人养育之恩的关键时刻。另有同学的见解是救孩子最要紧,孩子代表着希望与未来.......。待大家都踊跃发言后,女教师的眉头皱了起来,不满地大声责问:“你们中间居然无人愿意拯救太太,为什么?”同学们面面相觑一片寂静。女教师侃侃而谈:“我认为最值得先救太太。因为母亲年事已高,她临近走完人生之旅;幼儿尚小还不足以感受巨大的痛苦。然而,当妻子在与你共同经历了这场灾难,劫后余生必然会使你们之间更加相依为命、患难与共,并且你们将还会有孩子的。”
显然家庭成员关系的次序划分上,中西文化的差异尽显无疑。照中国孝字当头的儒家思想,年长者祖父母、父母在家庭中是理所当然的一家之主;排在第二位的是子女,不孝有三无后为大,传宗接代绝不能断了香火;然后就是兄弟如手足,大家同根生;最后才轮到夫妻关系,妻子是客人相敬如宾。在西方则不同,受基督教一夫一妻制的影响,家庭的编排顺序是:夫妻、儿女、父母、兄弟姐妹。按《圣经》的说法,神创造了男女,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太太联合成为一体,夫妻为家的基础。
美国男人不吝啬夸赞伴侣
曾听很多中国女人说,她们喜欢和美国男人在一起,因为“感觉好”。美国男人从不吝啬夸奖女人,这种夸奖几乎是天天的行为。即使一位相貌平凡的女人,美国男人也会由衷地夸奖她的才华美、心灵美、聪颖美等等,甚至因为她的“心里美”,从而导致其外表亦会变得美丽动人起来。记得80年代初,老牌好莱坞影星格里高力.派克访华时,于晚宴上遇见中国昔日影星王晓棠,当王向其展示她着渔家老太粗衣摇渔船的剧照时,派克夸奖已年过半百的王哓棠美不胜收。王事后感叹,派克赞美被海风吹散的满头银发下皱纹斑斑的老太婆,绝对是一种高层次美的定义。有教养的美国男人还给了中国女人应有的尊重,一介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男士,会时时自然地表现出尊重女人的种种风度。这里所指的并非仅仅是帮女人开门、披外套之类肤浅的绅士风度,一介具深度内涵的西方君子,他懂得尊重和欣赏女人内在的价值。与之对比的是,我曾听到不止一个中国男人说,如果你想追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,首先要打掉她的骄傲。中国男人对自己的妻子,往往是“批判,批判,再批判”,还美其名曰“为你好”。中国丈夫不太普遍给太太送花,理由是“我给你更实际的东西”。于是,现在有了美国男人做比较,中国女人怎能不弃暗投明!
在美国的中国男人常抱怨,现在“有爱心”,“贤惠”的妻子越来越难找了。“有爱心”,就是彻底***;“贤惠”,不过是逆来顺受,心甘情愿地操劳。的确,在美国彻底***的中国女人是少了,于是,中国男人只好回大陆去找新娘,用绿卡来换取暂时的顺从和一点居高临下带来的快感。可怜的中国男人,为什么不能以自己宽广、无私的爱,以自己对女性由表至里的诚心尊重,去赢得女人的爱呢?
除了长相,中国男人的另一条求偶标准是极其在乎年龄。浏览报纸和网上的征婚启示,你会发现,所有中国男人都要求女方年龄比他小。20岁到30岁之间的男人,往往要求女方比他小1到5岁。30到40岁的男人,则要求女方比他小5到15岁。而美国男人在征婚启示上,大都不设年龄限制。曾遇到一位大陆来的女留学生,嫁了一个比她小9岁的美国男人。她说,当这位25岁的美国同学向34岁的她求爱时,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还有位美国男人娶了比自己大15岁的中国女博士。娶一位比自己大9岁、甚至大15岁的太太,在许多中国男人眼中是不可想象的。
中美征婚启示的另一不同特点是,中国男人往往罗列的是他们的成就,诸如:学位,职业,职称,经济状况,甚至有几室几厅的房产,等等。而美国男人多罗列他们的个人爱好和性格特点。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受朋友之托,帮她的姐姐在网上浏览美国男人的征婚启示。我把适合她年龄的征婚启示,一条一条翻译给这位女士听。听了四、五条后,该女士就不耐烦了,抱怨着嚷嚷道:“怎么他们都不提自己的经济情况,有什么学位,有什么样的房子,每月收入多少,现在是哪一级职称,等这些重要的择偶条件。尽是些罗里罗嗦他爱看什么电视节目,爱玩什么运动,爱听什么音乐,爱读什么书籍;如何热爱动物,如何热爱野游,等等一大堆废话。这些于我有何相干?美国人择偶怎么如此不严肃?”她的这番感慨,道出了中国人和美国人求偶心态及标准上的本质差异:中国人求偶是在进行一项“一丝不苟”的排序仪式,恰如考大学一样,什么分数才能决定你进哪所学府。
一个萝卜一个坑,劣质萝卜休想混到高等坑里去。美国人找对象,是在找一个人生伴侣,一个与自己兴趣相投、心心相映的另一半。
而上帝也给了那些出生于中国不幸的丑女们一条出路
使我感动的是,那些被中国男人“抛弃”的“丑女”们,在美国男人那里找到了爱。并不是美国男人看不到自己身旁女人脸上的皱纹和斑点,好莱坞和百老汇对女人的审美观,与中国男人并无二致。可贵的是,很多美国男人能够超越长相去发现一个女人的优点和内心,这使我身为女人十分感动。
今天,当整个中华民族一齐为金钱发疯,挑选配偶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排序活动。长得美的排在上面,长得丑的排在下面,这是中国男人普遍的择偶标准。而中国女人的择偶角度呢,则是按照男人的成功程度来排序。对待成功的衡量标准,又不外乎名和利。难怪《The Bell Curve(弧线排序)》一出笼,中文网站上即一片叫好之声,就因为那本书里把中国人列为智商最高的民族之一,而黑人的平均智商则是最低。
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热衷于这种排序活动。择偶的过程对于中国男人来说,无异于远古时代的打猎,谁打到了最难打的猎物,谁就是英雄。中国男人不无骄傲地把他“猎”到手的女人带到众人面前,也是一种生存竞争成就的展示和炫耀,正如他向别人展示和炫耀他的奔驰车及花园洋房一样。
美国男人真的审美眼光差吗?
对于那些握着中国丑女手的美国男人,中国男人爱批评他们没有眼光。美国男人真的没有眼光吗?这个结论就如同前段时间一篇文章里说西方人“傻”,中国人 "精明"的论点一样简单草率。前面已经提到了好莱坞及百老汇的美女标准,实际上,就连美国中小学生崇尚的青春偶像,也与中国男人崇尚的美女标准几乎同出一辙。美国男人年少的时候受生物本能的驱使,同样会去追求外表漂亮的靓女。一旦待他们长大以后,尤其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后,就不再满足仅仅追求漂亮的外表,而是更看重心灵的撞击,思想的交流,身体的交流,有过这么一句话,也比不上跟你相爱的人10分钟,这是他们在生物本能之上的一个超越。中国男人不能接受丑女,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基于生物本能的生存竞争初级阶段,一个人在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得到满足之前,是不会考虑更高层次的满足的。美女能激发中国男人,丑女则不能,这反过来也说明了中国男人还停留在满足的初级阶段。
福塞尔在《格调》一书中提到,新贵们喜欢开着闪闪发亮的新奔驰招摇过市,而"老钱"们反而乐意低调地坐在一辆落满灰尘的普利茅斯中。一位英国人曾告诉我,那些穿着胳膊肘磨掉了绒线的旧灯芯绒西装者,很可能是伯爵、公爵之类的人物,因为这些“老钱”们心中的底气十足。可以想象,你让一位富有的中国男人,开着一辆又破又旧的普利茅斯上路,他会断然拒绝。你让一位成功的中国男人去娶一位丑女,那简直就是要他的命。这两者之间是相通的。
中国男人也不是不需要交流思想,只是他们更愿意和男性朋友去交流,而女人只有听他们侃的份儿,中国男人不能容忍一个女人跟他平起平坐。一个女人稍有能力,便被大家讥为“女强人”。女强人是什么人?那是大家都敬而远之的“另类”。女强人使男人强烈感受到威胁,中国男人需要在女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强有力,需要受到女人的仰视,因此这女人必须比他低。曾见识过一位中国女博士向一位本科毕业的男同胞示好,惹得这位“高攀不起”的男同胞落慌而逃。这位在美国一间公司当小白领的男同胞,更偏爱返回中国大陆喜滋滋地“面试”数十位,包括五星级酒店前台接待小姐在内的一大群年少美女。中国男人在他们强盛的高峰时刻,期盼女人的崇拜;中国男人在他们失败的低潮时刻,则期盼女人的抚慰。一个中国男人要找的,实际上是他母亲的翻版,一个爱他的女性,一个崇拜他的女性,一个能满足他的女性,而不是一个他爱的女性。当一个中国男人因为被女人拒绝而悲伤时,他的朋友会劝他,为一个女人,不值得。
只听说过中国男人为朋友两肋插刀,除了传说里的梁山伯,你什么时候听说过一个中国男人,愿意为他所爱的女人献身甚至抛弃一切?30年代末英国的前国王爱德华八世,是举世闻名“不爱江山爱美人”的伟大“情圣”。以致于每年情人节,爱德华八世皆会被媒体当作爱情样板拿出来颂扬,并提及当年他以“送出”大英帝国的江山为聘礼,宁愿放弃国王的权位,以自己一介“处男”之身,娶一位比自己大五岁、离过两次婚的美国平民妇女,并从此对其从一而终。也许英国这段国王因女人而黯然下台的历史,会被某些中国人以中国古代历史为鉴,以一句“红颜祸水”来定论。
就是没人救太太
一位来华任教的美国女教师,给班上的中国学生提了一个问题:一个丈夫连同其母亲、太太及幼儿一同跌进了河水,当时的情形只允许这位丈夫搭救一个人,那么你认为他理应先去救谁?即刻全班同学展开了热烈讨论,有人说理所当然先救母亲,此时正是报效老人养育之恩的关键时刻。另有同学的见解是救孩子最要紧,孩子代表着希望与未来.......。待大家都踊跃发言后,女教师的眉头皱了起来,不满地大声责问:“你们中间居然无人愿意拯救太太,为什么?”同学们面面相觑一片寂静。女教师侃侃而谈:“我认为最值得先救太太。因为母亲年事已高,她临近走完人生之旅;幼儿尚小还不足以感受巨大的痛苦。然而,当妻子在与你共同经历了这场灾难,劫后余生必然会使你们之间更加相依为命、患难与共,并且你们将还会有孩子的。”
显然家庭成员关系的次序划分上,中西文化的差异尽显无疑。照中国孝字当头的儒家思想,年长者祖父母、父母在家庭中是理所当然的一家之主;排在第二位的是子女,不孝有三无后为大,传宗接代绝不能断了香火;然后就是兄弟如手足,大家同根生;最后才轮到夫妻关系,妻子是客人相敬如宾。在西方则不同,受基督教一夫一妻制的影响,家庭的编排顺序是:夫妻、儿女、父母、兄弟姐妹。按《圣经》的说法,神创造了男女,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太太联合成为一体,夫妻为家的基础。
美国男人不吝啬夸赞伴侣
曾听很多中国女人说,她们喜欢和美国男人在一起,因为“感觉好”。美国男人从不吝啬夸奖女人,这种夸奖几乎是天天的行为。即使一位相貌平凡的女人,美国男人也会由衷地夸奖她的才华美、心灵美、聪颖美等等,甚至因为她的“心里美”,从而导致其外表亦会变得美丽动人起来。记得80年代初,老牌好莱坞影星格里高力.派克访华时,于晚宴上遇见中国昔日影星王晓棠,当王向其展示她着渔家老太粗衣摇渔船的剧照时,派克夸奖已年过半百的王哓棠美不胜收。王事后感叹,派克赞美被海风吹散的满头银发下皱纹斑斑的老太婆,绝对是一种高层次美的定义。有教养的美国男人还给了中国女人应有的尊重,一介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男士,会时时自然地表现出尊重女人的种种风度。这里所指的并非仅仅是帮女人开门、披外套之类肤浅的绅士风度,一介具深度内涵的西方君子,他懂得尊重和欣赏女人内在的价值。与之对比的是,我曾听到不止一个中国男人说,如果你想追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子,首先要打掉她的骄傲。中国男人对自己的妻子,往往是“批判,批判,再批判”,还美其名曰“为你好”。中国丈夫不太普遍给太太送花,理由是“我给你更实际的东西”。于是,现在有了美国男人做比较,中国女人怎能不弃暗投明!
在美国的中国男人常抱怨,现在“有爱心”,“贤惠”的妻子越来越难找了。“有爱心”,就是彻底***;“贤惠”,不过是逆来顺受,心甘情愿地操劳。的确,在美国彻底***的中国女人是少了,于是,中国男人只好回大陆去找新娘,用绿卡来换取暂时的顺从和一点居高临下带来的快感。可怜的中国男人,为什么不能以自己宽广、无私的爱,以自己对女性由表至里的诚心尊重,去赢得女人的爱呢?
除了长相,中国男人的另一条求偶标准是极其在乎年龄。浏览报纸和网上的征婚启示,你会发现,所有中国男人都要求女方年龄比他小。20岁到30岁之间的男人,往往要求女方比他小1到5岁。30到40岁的男人,则要求女方比他小5到15岁。而美国男人在征婚启示上,大都不设年龄限制。曾遇到一位大陆来的女留学生,嫁了一个比她小9岁的美国男人。她说,当这位25岁的美国同学向34岁的她求爱时,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还有位美国男人娶了比自己大15岁的中国女博士。娶一位比自己大9岁、甚至大15岁的太太,在许多中国男人眼中是不可想象的。
中美征婚启示的另一不同特点是,中国男人往往罗列的是他们的成就,诸如:学位,职业,职称,经济状况,甚至有几室几厅的房产,等等。而美国男人多罗列他们的个人爱好和性格特点。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受朋友之托,帮她的姐姐在网上浏览美国男人的征婚启示。我把适合她年龄的征婚启示,一条一条翻译给这位女士听。听了四、五条后,该女士就不耐烦了,抱怨着嚷嚷道:“怎么他们都不提自己的经济情况,有什么学位,有什么样的房子,每月收入多少,现在是哪一级职称,等这些重要的择偶条件。尽是些罗里罗嗦他爱看什么电视节目,爱玩什么运动,爱听什么音乐,爱读什么书籍;如何热爱动物,如何热爱野游,等等一大堆废话。这些于我有何相干?美国人择偶怎么如此不严肃?”她的这番感慨,道出了中国人和美国人求偶心态及标准上的本质差异:中国人求偶是在进行一项“一丝不苟”的排序仪式,恰如考大学一样,什么分数才能决定你进哪所学府。
一个萝卜一个坑,劣质萝卜休想混到高等坑里去。美国人找对象,是在找一个人生伴侣,一个与自己兴趣相投、心心相映的另一半。
而上帝也给了那些出生于中国不幸的丑女们一条出路
hsfyly- 帖子数 : 30
注册日期 : 13-08-22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